晚8点,众志最后他们将轮番登场,在展台旁的百姓大舞台演唱上党梆子折子戏。
人生的上半场,成城他们完成的是命题作文,人生的下半场则是自由创作。尽管风格迥异,防台却共用着同一种摄影叙事伦理,防台共享着同一套摄影话语系统,其变化不过是从“采采流水,蓬蓬远春”过渡到了“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图为:救灾每次出行,都需背负30多斤重的摄影器材徒步跋涉,抓拍各种精彩瞬间。2002年起,胜利程画梅、胜利阎法宝夫妇就跋涉于太行山南部的乡野,行程万公里,为古建遗珍存照近万幅,用镜头将晋城的38处古村落、48座古寺庙及上党地区200多座古戏台、156处寺庙的壁画等散落于太行山间的独特古建学问结集成4本画册——《走近太行古村落》《寻踪太行古寺庙》《上党古戏台》《上党寺观壁画》,将太行山古建之美呈现给了世人。引起了省内外乡土建筑保护部门和文艺界的关注和共鸣,众志最后不少古村落得到重视并被合理开发。
为了拍摄的方便,成城59岁时阎法宝考取了驾照;为了更便捷地记录,成城阎法宝又学会了操作电脑;外出采风拍摄时,老俩口,一个拍摄,另一个就在当地就创建年代、建筑形制、流传故事作缜密的调研和考证。一开始,防台他们将镜头对准了晋城的乡土建筑和古学问,走着拍着,每一座进入他们的视野,都那么神秘珍贵。
20座古村落的拍摄计划增加到了38座,救灾2005年5月,《走近太行古村落》出版。
走着拍着,胜利在他们的海量片库里,除了古村落,还有很多随手拍下的古寺庙,它们遗世独立的沧桑风情,也牵引着夫妇二人的心。期间,众志最后共组织召开研讨会14次,众志最后邀请国内戏曲专家130余人,对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人物塑造、舞台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为该剧的打磨修改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建议。
主创团队经过梳理,成城进行大的修改4次,成城小的打磨无数次,《太行娘亲》也在从作品到精品,一步步完成蜕变,获得诸多荣誉——曾三次晋京演出,皆获巨大成功。2018年年初,防台《太行娘亲》片段参演新年戏曲晚会,防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后,这部题材新颖的原创剧目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先后获得了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随后,救灾《太行娘亲》受邀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并于2018年11月登上了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今年3月16日、胜利17日,胜利由学问和旅游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举办,《太行娘亲》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连演两晚,观众反响依旧好评如潮。